小心“藏”起來的鹽
食鹽是人們一日三餐中離不開的必需品。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每天食鹽攝入量遠高于推薦的健康攝入量。重慶市市場監管局近日發布消費提示:小心“藏”起來的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健康成年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標準人日烹調鹽的攝入量為9.3克,遠高于推薦攝入量。在不良膳食因素引起的心血管代謝性疾病中,高鈉攝入占比最高,并且呈逐年增高趨勢。那么,如何科學減鹽呢?
重慶市市場監管局提示,低鹽烹調、低鹽飲食是關鍵。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居民膳食中接近80%的鈉來自家庭烹飪用鹽。人們味覺敏感度有一定閾值,低于閾值的咸度變化無法察覺。少放5%—10%的鹽,并不會影響菜肴口味。同時,味覺也有一定適應性,對咸味需求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降低。因此,借助味覺敏感度和適應性,配合定量鹽勺,少量多次逐步降低烹飪中食鹽添加量,有助于減鹽。
同時,小心“藏”起來的鹽。日常攝入的食鹽,除了來自烹調用食鹽,其他如醬油、豆瓣醬等含鹽調味品、腌制品、熟肉制品,以及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均添加了鹽。因此,減少味精、雞精、豆瓣醬、沙拉醬和調料包等用量,少吃含鹽量高的食品,有助于減少鹽總體攝入量。
如何選購減鹽產品?重慶市市場監管局提示,購買食鹽時,注意查看產品名稱標識,是否含有“低鈉”“減鈉”字眼;優先選擇新鮮的肉類、魚類、蛋類、蔬菜和水果,少選擇加工食品;購買預包裝食品時,查看配料表和營養標簽,不同食品鈉含量差異較大,消費者在購買預包裝食品時,應盡可能選擇同類產品中鈉含量較低,或者標有“低鹽”“少鹽”“無鹽”等標示的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低鈉鹽雖然實現了減鹽不減咸,但是富含鉀。消費者選擇低鈉鹽時,關鍵看自身是否適合高鉀攝入。對于不適宜高鉀攝入的人群,要慎用含鉀低鈉鹽,選用不含鉀的減鈉鹽相對穩妥。其次,高溫作業者、重體力勞動者、腎功能障礙者應慎用低鈉鹽。
- 小心“藏”起來的鹽(2025-08-28)
- 輻照食品能不能放心吃(2025-08-21)
- 正確認知低GI 吃出營養和健康(2025-08-21)
- 網購三伏貼靠譜嗎(2025-08-21)
- 洗滌用品花樣多按需選用效果好 (202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