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強保護 多維賦能譜新篇——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打造區域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紀實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的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成為激發市場活力、護航產業升級的關鍵力量。近年來,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立足職能定位,以專業服務為依托、以創新機制為引擎、以協同保護為紐帶,在維護經營主體權益、優化區域創新生態等方面交出亮眼答卷,為四川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精準維權顯擔當,守護經營主體合法權益
面對個體工商戶與民營企業的維權困境,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主動出擊,以實際行動筑牢權益保護屏障。在川渝“青花椒” 商標侵權糾紛案中,面對個體餐飲店一審敗訴的不利局面,中心迅速組建“一對一”幫扶專家組,從法律依據、商標使用邊界等維度深入分析,指導商家積極應訴,最終扭轉局勢,成功捍衛個體工商戶合法權益。該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2022年度全國十佳典型案例等多項權威榜單,成為基層經營主體維權的標志性成果。
針對企業核心技術維權難題,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同樣展現專業實力。川內某龍頭化工企業遭遇技術泄密糾紛,在管轄爭議、證據保全等復雜問題交織的關鍵節點,中心將維權援助與專利預審實踐深度融合。中心副主任帶隊組建專家團隊入駐企業,通過“一企一策”精準服務,協助企業完成侵權技術比對、權屬確認等工作,助力企業勝訴,獲賠超6億元。該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知識產權法庭典型案例。
在企業上市關鍵期,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川內重點創新企業面臨10余項發明專利被提起無效宣告、遭遇專利侵權訴訟的雙重挑戰時,中心通過開通專利預審快速通道、組織專家論證、指導談判和解等方式,幫助企業補足專利布局短板,破除上市障礙,最終推動企業順利登陸科創板。
創新機制提效能,打造知識產權服務標桿
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構建起覆蓋全鏈條的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在全國率先實現專利快速預審業務“全鏈條”閉環建設,將專利申請快速預審、實用新型專利權評價報告快速預審、專利復審和無效優先審查推薦三大業務有機整合,形成“受理—審查—確權—維權”的高效服務閉環。截至目前,全省累計6611家創新主體完成備案,實現21個市州全覆蓋,2024年受理專利申請快速預審14360件,發明專利平均授權周期較普通渠道縮短超80%,通過預審通道授權的發明專利占比達全省總量的三分之一,為創新成果源頭保護按下“快進鍵”。
在協同保護機制建設上,中心積極與法院、檢察院、公安、海關等多部門簽訂46份合作協議,構建起行政與司法深度銜接的“一張網”。通過快速協同保護機制,累計辦理知識產權糾紛案件4585件,組織檢察官參與重大刑事案件“閉門研討”6場,實現知識產權糾紛的高效處置與多元化解。
多維支撐促發展,賦能產業升級新動能
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充分發揮專業技術支撐作用,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心與18個市州(區縣)簽訂合作協議,深度參與省委組織部人才引進、財政廳政府采購投訴處理等工作,出具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裁決、侵權判定意見228份,產業信息分析報告37份,完成知識產權對外轉讓審查27項。2024年,針對光伏產業開展專利布局與糾紛訴訟導航分析,提出系統性保護策略,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在重大活動知識產權保障領域,中心同樣表現亮眼。在糖酒會、西博會、大運會等大型經貿文體活動中,設立“一站式”維權保護工作站,累計處理知識產權案件1000余件。依托四川天府中央法務區知識產權維權保護公共服務平臺,形成“專利預審員+法律專家+公益調解員”的“1+1+1”服務模式,提供咨詢2394次,開展公益調解188件,打造知識產權糾紛快速響應與解決的前沿陣地。
從入選四川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典型做法,到獲評省級普法先進單位、“五好黨支部”“三八紅旗集體” 等榮譽稱號,再到多起維權案例入選全國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四川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以實干實績贏得社會廣泛認可。中心將持續深化服務創新,完善協同保護體系,為四川推動現代化產業創新驅動發展、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更強有力的知識產權專業技術支撐。
- 海南州構建“三個體系” 守護校園食品安全(2025-05-07)
- 崇左:聚焦專利轉化運用 助力熱帶農業創新發展(2025-05-07)
- 蒙山開展“五一”節前食品安全檢查(2025-05-07)
- 全州開展“五一”節前市場專項整治(2025-05-07)
- 融安:食安價穩雙把關 護航“五一”市場秩序(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