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晉內蒙古深化區域計量合作
記者近日從2025年華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計量工作座談會上獲悉,華北地區市場監管部門近年來充分發揮京津冀晉內蒙古5地資源互補、產業協同、政策聯動優勢,初步形成了政策協同、標準共建、監管聯動、數據共享的區域計量發展新格局,其中京津冀共享計量標準考評員386名,建立并不斷擴大區域計量專家庫,實現人才資源共享。
據華北國家計量測試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京津冀晉內蒙古5地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加強區域計量工作統籌協調,持續深化區域計量合作,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區域協同發展方面,深入實施《關于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計量支撐體系的若干措施》,不斷優化區域計量服務供給,提升計量服務區域發展的效能;實施京津冀3地計量器具型式評價證書互認,實現“搬家不搬證”,幫助跨省遷址企業快速開啟生產經營。
在計量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京津冀晉內蒙古5地社會公用計量標準體系持續完善,共建有各級社會公用計量標準9229項,量值傳遞體系更加健全,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計量技術支撐;今年開展氣體流量標準裝置計量比對工作,有效提升了區域量值傳遞的準確性與一致性。
在服務產業發展方面,各地圍繞區域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北京市推動國家石墨烯材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在航天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新建5家市級中心;天津市加快推進國家水運監測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創新性成立產業計量測試聯盟;河北省立足制造業基礎,培育軌道交通安全與運行維護、軸承產業等計量測試中心;山西省發揮資源優勢,推動瑪鋼、煤炭、糧食等特色產業計量中心建設;內蒙古自治區聚焦稀土、乳制品等特色產業,建設12個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解決產業測量難題105個。
在計量技術規范建設方面,今年,6項京津冀共建計量技術規范和10項華北地區共建計量技術規范通過立項。為了提升規范編制質量,今年6月,“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培訓”邀請國家規范起草人進行授課,華北地區300余名技術人員參加,提升了計量技術規范編制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在推動綠色轉型方面,京津冀3地計量技術機構聯合建立碳計量聯合實驗室,構建區域碳排放監測溯源體系;北京市依托市碳計量中心建設,為企業提供差異化、多樣化能源計量、碳計量服務;天津市成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批準籌建天津市碳計量中心(石油天然氣),構建“鉆井—管網—場站”碳計量技術體系;河北省結合鋼鐵產業優勢,以鋼鐵行業為重點培育國家碳計量中心;山西省批準籌建省碳計量中心,明確44項重點任務;內蒙古自治區依托全國首個國家碳計量中心,研制碳監測一體機等核心專利。
在科技創新方面,各地聯合攻關推動前沿技術研究與應用,在氫能、人工智能等領域確定7項大區計量科技項目,所有項目都在有序開展研究;天津市獲批國家NQI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研制全國首個NMP滲透管標準物質,《高精度微小力值產生及測量技術與應用》獲得天津市技術發明一等獎。
在民生保障方面,各地加強民用“三表”、電子秤、加油機等民生計量監督,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京津冀晉蒙5地深入開展民用“三表”集中整治工作;北京市實施《商品交易場所公平秤設置與管理規范》地方標準,擬在華北地區范圍內推廣應用;天津市運用“三書一函”制度,向3家公用企業下發《提醒敦促函》;河北省試點推廣具有防作弊、數據遠傳功能的物聯網電子計價秤及“一秤一碼”;山西省建立立體化投訴響應模式,保障群眾計量訴求得到快速反饋、及時辦結;內蒙古自治區建立加油站綜合智慧監管平臺,以智慧計量破解加油機作弊難題。
- 安徽開展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動(2025-10-15)
- 北京老舊電梯驗收周期壓縮超七成(2025-10-15)
- 江蘇啟動“民宿服務認證體驗周”(2025-10-15)
- 山東廣饒“三提”工程激活縣域經濟(2025-10-15)
-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整治老年人保健品虛假宣傳取得成效(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