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公布2025年第二批“行風建設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優秀實踐案例
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作用,推動行風建設深入開展、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2025年第二批“行風建設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優秀實踐案例匯編。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積極響應,精心組織推薦,最終“北京:以對企服務事項清單深化‘業務+行風’ 護航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等10個優秀實踐案例入選,現予以公布。
1.北京:以對企服務事項清單深化“業務+行風” 護航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持續深化“業務+行風”工作效能,針對企業“找不對門、辦不成事”的突出問題,制定發布《市場監管部門對企服務事項清單》。聚焦企業辦事現實需求,全面梳理市場監管領域涉企服務事項清單和改革舉措,圍繞企業初創啟動、經營成長、高質量發展、權益保護4個發展階段,精準提供營業執照辦理、經營資質變更、公平競爭和商業秘密保護等25類64項服務,精確引導經營主體快速找對辦事主體,找準辦理渠道,有效實現從“企業找服務”到“服務為企業”的轉變,助力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北京服務”。
2.天津:“跟班式學習+沉浸式實踐” 推動監管服務雙升級
天津市市場監管委以行風建設為抓手,以“跟班式學習”“沉浸式實踐”為載體,組織系統干部千余人次開展“跟班式調研”,深入350余家經營主體,以“學徒”身份參與企業生產經營全流程各環節,從“內行人”角度準確把握企業需求,推動解決監管難點、企業發展難題79個,探索推出“個轉企一件事改革”“產品質量可靠性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登記申報系統審批時限”等98項改革舉措,有效將調研成果轉化為改革經驗。同時,將行風建設要求融入干部實踐鍛煉全過程,有效提升干部專業能力素質,培育一批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在各類比武競賽中獲得團體獎項15項、個人獎項10項,推動市場監管服務效能持續提升。
3.山西陽泉:“案件回訪+紀檢監督” 解碼規范執法“方程式”
山西省陽泉市市場監管局著力破解行政執法領域行風風險問題,聯合駐局紀檢監察組探索構建“案件回訪+紀檢監督”聯動機制。通過建立“全周期閉環管理、立體化案件監督、靶向式問題治理”工作模式,對執法辦案的各個環節實施全面跟蹤與嚴密監督;充分運用實地走訪、邀請座談、電話回訪等方式,對執法質量、行為規范、廉潔自律等13個方面進行回訪監督,全方位評估、監督、規范辦案人員履職盡責。機制實施以來,共抽查各類案件1776件,解決各類問題20余項,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問題線索4條,移送司法部門問題線索28條,有效實現行政執法質效和執法人員作風紀律雙提升,持續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4.上海靜安:“營商伙伴日”激發民營企業新活力
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管局立足行風建設“鞏固提升年”目標任務,聚焦提升“親企親商”政務服務水平,積極搭建“營商伙伴日”制度化平臺。通過高頻次、主題化、面對面的深度溝通與精準服務,及時響應和解決民營企業發展難題和訴求,實現政策咨詢“秒級響應”、重大項目登記“提前辦結”、餐飲行業“準入即準營”、政風行風有效轉變,讓企業真切感受“如沐春風”的創業環境、“如魚得水”的發展環境和“如鳥歸巢”的營商環境。今年以來,區級層面開展近30場“營商伙伴日”活動,助力30余家企業落戶,區塊鏈、超高清視聽等新興領域企業增速顯著,煥發民營經濟“穩中有進、進中向新”的勃勃生機。
5.江蘇鹽城東臺:“三減三整合”提升涉企檢查質效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市場監管局堅持監管提質抓行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為基礎,探索構建“三減三整合”綜合檢查工作機制。以“減頻次”“減專項”“減重復”為目標,著力整合檢查任務、檢查事項、檢查對象,從任務檢查內容、涉及檢查對象領域、檢查對象性質等多維度切入,累計整合各類行政檢查178次,形成整合任務43個,在農貿市場、藥店等重點領域探索形成12個“綜合查一次”任務固定場景,有效解決經營主體關注的重復檢查、多頭檢查問題,最大限度減少行政執法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以行風建設的良好成效讓企業家在鹽城東臺專心創業、安心經營。
6.浙江:“簡案快辦”跑出服務型執法“加速度”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深入推進行風建設,著力提升行政執法滿意度,針對“案多人少”“繁簡不分”“質效不高”等人民群眾和基層執法人員關注的突出問題,主動轉變執法理念、優化執法方式,探索建立“簡案快辦”執法辦案新模式。運用數字化手段開發掌上執法平臺,篩選行為認定、現場取證、處罰履行簡單的5大領域80項違法行為,將案件辦理流程由線下轉移至掌上終端,實現辦案時間大幅縮短、紙質文書有效精簡、行政相對人“一次不用跑”。截至目前,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通過“簡案快辦”辦理案件11.69萬件,無一例進入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程序,有效降低基層干部履職風險,有效提升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認同感、滿意度。
7.江西吉安:以“四個公開”探索“找得到人”便民服務新模式
江西省吉安市市場監管局持續深化市場監管系統行風建設,緊扣群眾辦事“找得到人”核心需求,探索建立“四個公開”基層分局便民服務工作模式。具體內容:一是公開責任單,在醒目位置公示工作人員姓名、職務、職責、聯系方式、動態去向等信息,讓群眾“一眼找到人”;二是公開崗位牌,統一制作標有基本信息、服務承諾的標牌,公布監督渠道,讓服務“透明可監督”;三是公開轄區圖,精準標注監管范圍與責任人,制作政務服務辦事指南“二維碼”,讓監管“一目了然”;四是公開值班表,按經營主體密集程度分類實行值班制度,讓服務“全天候響應”。“四個公開”實施以來,基層分局群眾辦事滿意度提升至98%,投訴率下降25%,政務服務效率提高30%,因“找不到人”引發的糾紛基本清零,有效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慢等問題,實現服務效能“大提升”、行風形象“新突破”。
8.湖北咸寧:打造“12315”快處機制 推進消費維權提質增效
湖北省咸寧市市場監管局鞏固提升行風建設成果,打造“快速+全天候+零跑腿”的投訴舉報快處機制,推進市場監管干部隊伍轉作風、優行風、提質效。建立快處機制,實施投訴舉報“1”站式登記、“2”小時內分送、“3”小時內回應、至少調解“1”次、“5”個工作日內辦結,形成全流程工作閉環。依托云電腦聯通12345、12315兩個平臺,推進移動辦公,構建全天候快速響應體系。組織消費者、經營主體、12315工作人員“云端”調解,實現調解雙方“零跑腿”。機制實施以來,已快速處置消費糾紛8732件,投訴舉報量較同期明顯減少,受到經營主體和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9.廣西:“一卡暢聯”暖民心 服務監督促萬企
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以行風建設為抓手,以解決經營主體問題訴求為切口,探索推出“服務監督卡”,推動構建“服務+監督+評價”閉環機制,有效破解企業“政策獲取難、融資貸款難、訴求解決難、服務評價難”問題。“服務監督卡”集成辦照辦證、政策查詢、信用信息等12項服務功能和執法監督、訴求反映、行風評議等3項監督渠道,實現“一卡通辦、有訴必應”,有力推動服務下沉、監督前移,倒逼服務作風轉變與流程再造。2025年上半年,全區經營主體反映問題訴求解決率顯著提升,同比提高近11個百分點,妥善處置各類拖欠賬款累計近1億元,惠及經營主體687家。
10.云南:深化“一件事”高效辦成 助推政務服務提質增效
云南省市場監管局鞏固提升行風建設工作成效,立足提升經營主體和辦事群眾滿意度和認同感,推行“一個專班”“一網登錄”“一表填報”“一窗解答”政務服務舉措。通過優化審批流程、拓展事項范圍、打通數據壁壘、加強政策解讀,實現企業遷移登記、開辦便利店、“個轉企”等8個“高效辦成一件事”能辦好辦。舉措推行以來,共辦理各類業務157萬余件,6個“一件事”達到“好辦”以上等級,經營主體和辦事群眾滿意度、認同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質效進一步優化。
- 市場監管總局等26個部門(單位)聯合發布開展2025年全國“質量月”活動通知(2025-08-28)
- 我國合格評定領域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穩步推進(2025-08-30)
- 全國平臺經濟治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2025-08-30)
- 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守護品牌—政企面對面”活動(2025-08-30)
- 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座談會在濟南召開(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