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搭子”圈粉年輕人
清晨的地鐵站,26歲的白領楊女士在擁擠的人潮中護住背包——一只毛絨Labubu隨著車廂晃動輕輕搖擺。“心情不好時,我會在背包上掛‘喪喪’的文字牌。今天選了笑臉款毛絨掛件,也算給上班生活一點治愈。”楊女士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楊女士一樣,從火到斷貨的潮玩IP Labu?bu,到西安文創“絨饃饃”,這些單價幾十元的小物件,將背包打造成了“行走的情緒展板”。
小掛件掀起大風潮
今年以來,社交媒體上“包搭子”“包掛”相關話題的瀏覽量持續攀升,其中以毛絨包掛最受歡迎。這股盛行的包掛風迅速蔓延至迪士尼、三麗鷗、JELLYCAT等知名IP,它們相繼推出自家特色的包掛產品。
記者在潮玩店看到,貨架上密集陳列著數百款包掛,憨態可掬的毛絨公仔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當熱門IP的包掛售罄后,還有消費者咨詢店員何時補貨。
在社交平臺上,“包掛搭配”話題瀏覽量破億次,年輕人自發分享“小眾掛件安利”,甚至衍生出掛件穿搭公式,如“深色托特包+熒光色掛件=撞色美學”“帆布包+毛絨玩偶=松弛感標配”。
事實上,相較于盲盒等無法隨身攜帶的潮玩,掛在包上的各式小玩意能夠宣告自己的興趣與品位,也讓包掛的玩法得以無限拓展。除了大牌尼龍繩結、皮革吊飾價格偏高,售價在百元以內的IP毛絨公仔、鑰匙扣等物品,都是消費者可以使用的“包搭子”。
如今,包掛早已超越年齡與職業圈層,成為跨越場景的情感媒介。“年輕人更愿意用這些小物件講述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個性。”一家潮玩門店的店長表示,包掛正成為一種新的社交貨幣,幫助年輕人快速找到同好。
“每次出去旅行或者出差,都會買一些當地有特色的包掛、冰箱貼回來送給朋友。”北京消費者李女士告訴記者,它們更便攜,也極具地方特色,還有一定收藏價值,每當看到這些小物件都會想到當時購買時的心情和情感體驗。
小物件化身情緒急救包
麥肯錫發布的《2024年中國消費趨勢調研》顯示,64%的消費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費,并且年輕消費者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愉悅和心理層面的滿足。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王彥認為,從心理學角度看,包掛滿足了自我展現需求,一方面是社會認同,包括通常說的從眾心理;另一方面可能是年輕人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比如說掛在包上,相當于通過非言語的渠道,來表達個人的一些理念和想法。同時,很多消費者喜歡做一些定制款,這樣既能避免與他人一樣,也能作為一種個性化的自我表達方式。
包掛進一步突破裝飾邊界,通過交換、展示行為衍生出新的社交禮儀。在社交平臺上,不少人因喜歡同一IP而迅速熟絡起來,還有人會自發地進行包掛互換,通過一個小小的符號找到自己的圈子。
除了社交破冰,包掛還是年輕人的情緒急救包,擠地鐵被推搡得煩躁時,摸摸毛絨掛件的軟乎乎觸感,心情會慢慢平復;加班到深夜,情緒低落時,瞥見包上咧嘴笑的小玩偶,莫名就被治愈了。王彥說,這種“觸摸即安心”的感受,其實也有一定的心理學依據。
同時,相比于頻繁更換價格不菲的包袋,用一款百搭的包搭配可以隨心更換的包掛,顯然是更加實惠的選擇。資深二次元人士小劉告訴記者,自己會不定時換包掛,每換一只包掛,就仿佛換了一款新包,不同的包掛也代表著自己不同的情緒。
情緒價值驅動商業革新
博物館將文物IP微縮化,讓文化符號“跟著背包走遍全國”成為一種新潮流。各地博物館也不遺余力推出原創IP,很多消費者不惜為了一款掛件而奔赴一座城。在IP消費的驅動下,毛絨玩具不再僅僅是一件玩具,而是成為了更多年輕人的情感寄托和情緒搭子。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下旬,國內毛絨玩具相關企業現存量達1.74萬家,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兩地。注冊量方面,近3年毛絨玩具相關企業每年注冊量均在1000家到1500家之間,其中2024年注冊量達1483家,同比增長16.04%。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冊911家相關企業,且新注冊企業多分布在二線城市。
作為毛絨玩具的延伸品,如何讓小掛件持續釋放吸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表示,獨特性與創新性是關鍵。首先,IP應該有足夠的獨特性,要有個性化的表達,還得有背后的價值觀或者情緒表達,要和消費者的情緒聯系起來;其次,包掛雖小,材料做工都應該不斷創新。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看來,小掛件要做成大產業,核心還是要扎根年輕人需求,緊跟市場變化。了解Z世代消費者的喜好,跟市場的需求相結合,小掛件也能夠成為一個大買賣,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市場不缺IP,缺的是共情力。”一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出現不少跟風產品,未來需深耕“情緒共鳴設計”,品牌需要平衡個性化與規模化矛盾,定制服務、模塊化設計或許能成為突破口。
- “包搭子”圈粉年輕人(2025-08-28)
- 從高端功能到用戶權益智能駕駛付費爭論折射出轉型之變 (2025-08-26)
- 吉林省消協發布選購衛生用品消費提示(2025-08-26)
- 以云端視角持續點燃消費熱情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2025-07-30)
- 選兒童太陽鏡不要只挑萌款(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