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監管守好餐飲安全門
市場監管總局開展的網紅餐廳專項抽檢,不僅僅是規范一個行業,更是向全社會傳遞一種態度:在煙火升騰的消費熱潮中,安全紅線永遠是消費底線,監管利劍從來不會缺位。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4個大中城市,對200余家大眾關注度高、網絡點評活躍的網紅餐廳開展專項抽檢,涵蓋中餐、西餐、火鍋、燒烤等業態。這場針對流量餐廳的雷霆行動不僅切中時下消費熱點,更傳遞出監管部門強化風險排查、緊貼民生需求筑起“防護網”的決心——網紅餐廳越是火熱,食品安全越需嚴字當頭。
聚焦網紅餐飲靶向監管,背后是民生所盼。當“流量高地”淪為“風險洼地”,受影響的正是追逐網紅餐廳的普通消費者。此次市場監管部門跳出傳統抽檢監測的框架,劍指“網紅”標簽,可謂精準排雷。通過主動出擊、事前預防,取代被動設防、事后追責,點穴式的精準監管極大提升了市場監管部門為民服務的效能。
本次抽檢未發現非食用物質添加、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等問題,但禁用農獸藥殘留檢出與餐飲服務操作不符合規范的現象,揭開了餐飲行業的兩大“病灶”:部分上游供應鏈的規范化程度不足,以及門店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掛在墻上卻未落到手上”。網紅餐廳因客流量較大,食材需求量也大,若為壓縮成本放松驗收、簡化流程,就可能壓垮安全底線。當生意火爆的后廚變成機械性的流水作業線,疏忽與失范便悄悄滋生。這也是市場監管部門加強治理的關鍵點位。
筑牢網紅餐飲安全防線,要通過制度的“緊箍咒”實現常態震懾。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層層壓實,《餐飲服務通用衛生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新國標更趨嚴格,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完成食品安全監督抽查263.9萬批次,總體不合格率為2.61%,較上年同期下降0.17個百分點。面對網紅餐飲等業態,必須施加更有針對性的監管,比如推動“明廚亮灶”升級為全程可視化智慧監控;以更高頻次抽檢覆蓋食材源頭與動態操作環節,尤其是加大對無堂食外賣店的抽檢;廣泛推廣“你點我檢 服務惠民生”食品安全服務品牌,讓消費者票選檢查對象成為新常態。
食品安全監管應當穩步扎實推進,網紅餐廳的抽檢檢測是完善“從田間到餐桌”全鏈條監管機制的一個縮影。網紅奶茶店的原料,特色民宿的消防設施,景區的游樂設施,流量經濟所到之處,無不是監管發力的方向。監管部門唯有主動靠前一步,把群眾關注的消費熱點變成監管重點,讓網紅之名與安全可靠畫上等號,消費流量方能化為惠民留量。
當打卡點變為信任點,網紅經濟的價值才能真正實現。市場監管總局開展的網紅餐廳專項抽檢,不僅僅是規范一個行業,更是向全社會傳遞一種態度:在煙火升騰的消費熱潮中,安全紅線永遠是消費底線,監管利劍從來不會缺位。
- 靶向監管守好餐飲安全門(2025-08-16)
- 明明白白標價 爽爽快快退換(2025-06-27)
- 中央網信辦整治AI技術濫用處置違規產品3500余款 (2025-06-25)
- 一站式查詢線下無理由退貨商家信息“消費查”平臺上線試運行 (2025-05-14)
- 預付式消費迎來司法護航(2025-05-06)